第(1/3)页 武英殿内,朱元璋的目光透出森然寒气。 整个人的气势在这一瞬间,变得极其的凌厉骇人! 长期跟在朱元璋身边,且已经办了不少大案的锦衣卫指挥使刘英,这个时候都禁不住的神色为之一变。 只觉得脊背发寒。 皇帝脾气不好,这事他自然是知道的。 可是却从来没有如同现在这般,给人如此吓人的感受。 看来,这太子侧妃干出来的事儿,应该不小。 甚至于,应该是触碰到了当今陛下的禁忌。 不然的话,皇帝绝对不会如此反应。 只是,刘英心里面对此却满是好奇。 因为从安排在东宫那边的秘密眼线所进行的回报,可以看得出来,太子侧妃吕氏,也并没有干出什么过分的事。 不仅不过分,而且还分外的贤良。 对皇长孙疼到了骨子里,对于太子,对有了身孕的太子妃常氏,都特别的好,照顾的极为周到。 最近两天,对太子妃常氏,吕氏更是好上加好。 不仅仅如同之前的般,一日三餐的给太子妃,变着花样做吃的。 现在更是增加到了一日五餐。 那叫一个尽心尽责。 从哪里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谁看到了不得称赞一声,太子侧妃,是一个特别好特别好的人? 各个方面都没得说。 可以说,如今的东宫,里里外外都是太子侧妃在忙。 没了她,不说垮台,但最起码要比现在混乱,做不到如此这般的井然有序。 怎么现在,陛下在听了自己所禀告的这些后,居然会是这么一个反应? 不应该,真不应该! 不过片刻后,一个想法在心中升起。 莫非……这是陛下觉得太子侧妃干出来的这事儿,其实都是装出来的? 或者是想要通过给太子妃做饭的事儿,而采用一些什么手段,对太子妃不利? 目前,也只能是如此想了。 不然他是真想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反应如此之强。 达到了一个,让他绝对意想不到的地步。 朱元璋的反应自然强烈,毕竟这已经从一些方面证实了,他的猜想和推断。 自己带着妹子,前几天去东宫那边见大孙子雄英,真的刺激到了吕氏。 让吕氏有些忍不了了,想要动手来谋害自己家老大媳妇儿。 从之前的一日三餐,一下子增加到现在的一日五餐。 朱元璋可不相信,这里面没有吕氏的坏心思。 现在看来,已经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能够认定,吕氏就是条毒蛇! 上辈子自己家老大媳妇,因难产而去世,就是这个毒妇在后面故意使坏! 而这个使坏的办法,这个毒妇早就知道。 如今不过是被自己这边所做出来的一些事给刺激了,忍耐不住提前动了手。 朱元璋心中杀意难以遏制。 不过,最终还是被他硬生生的,给忍耐了下去。 原因无他,这个时候吕氏所干出来的这事,根本不足以认定,她是在谋害自己家老大媳妇儿。 也不能形成有利的证据,向自己家标儿证明,并让自己家标儿相信,吕氏就是这么一个毒蛇。 现在,他这里能做的只能是继续等待。 让吕氏这个毒蛇,一步步的暴露,留下真切的犯罪事实。 然后自己才好一举将其给解决了。 “做的不错,继续盯着,这事儿不敢放松。 那边有什么情况,要及时向我进行汇报。 东宫那边的那个姓吕的宦官,也要着重盯一下。” 片刻之后,朱元璋努力收敛心神,平复心绪,望着刘英出声交代。 刘英立刻出声应下…… 刘英离开后,朱元璋手指扣着御案,神色悠远而又冷冽。 吕氏是人是鬼,接下来很快就能知道了! 最多不过三四个月,事情就能得见分晓。 到那时,如果真的如同自己所猜想的那样,吕氏是条毒蛇。 那自己可就要不客气了。 不仅吕氏要死,她的全家,以及三族都要死。 当然,这三族当然不包括自己家。 总不能把自己家,也给抹脖子陪吕氏去。 若有可能,依照朱元璋对吕氏的愤恨,将其九族给诛杀才是再好不过。 但是,和诛三族比起来,诛九族终究有些不太现实。 更多的只是一个解恨,或者是威胁人的说法。 都已经隔了那么远了,又经历了元末乱世。 这九族上哪查? 还是三族更合适。 若能证实,吕氏是个彻头彻尾的毒妇,把吕氏给解决了,也能了结自己一桩心事。 而且,不论是自己家老大媳妇儿,还有自己家雄英,应该都能躲过浩劫…… …… 崇明这边,备倭水师衙门,到了此时,整个备倭水师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局面早已被完全控制。 清查整编的事,也正在实施。 哪些人可以继续使用,哪些人需要裁撤,让他们脱离备倭水师,把他们送到远离大海的北方内地,当寻常百姓去种地。 都正在稳步的进行。 备倭水师和海寇的渊源太深。 不仅仅是那些中高层的军官里面,有很多和海寇有勾连。 基层的诸多军官,乃至于很多的兵卒,也同样是如此。 涉及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把他们,都给一股脑子的杀了。 把他们从水师里裁撤下去,取消一切待遇,变成寻常百姓去种地,来到远离大海的北方内地,才是斩断他们和大海之间联系的最好办法。 既把事情解决了,还能进一步促进北方的繁荣。 朱棣坐镇备倭水师衙门,事情做的一丝不苟。 有了当日带三百人单刀赴会的豪举,以及接下来赏罚分明,处理得当,斩杀备倭水师那些不行的中高层。 以及对于诸多将领,兵卒们的处置问题上,称得上一声赏罚分明,杀伐果断。 如今在备倭水师这里,朱棣有着极大的名声。 再没有哪个人,敢轻视这个年轻的王爷。 以至于不少人都在感慨,龙种就是龙种,就是非同常人。 哪怕只是如此年轻的一个王爷,真的开始做事情时,却也那般的井然有序,丝毫不缺手段。 朱棣坐在这里,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一些哭求之声,丝毫不为所动。 这些备倭水师里面的寻常兵卒,之前跟着那些人在海上为非作歹,干出了那么多的事情来。 这个时候,被革除军职,发往北方去当寻常百姓种地了,知道后悔了。 知道哭求了! 可一切都晚了! 而今的大明,将士们的地位很高。 远远超过了寻常百姓。 在朱元璋的亲自掌控下,整体上,大明将士的待遇很高。 吃空饷,以及克扣粮饷这些事情,也并不严重。 甚至于在很多军队里,这种事儿直接就被杜绝了。 军人的社会地位,也是极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寻常兵卒,被革除了军职,能变百姓去种地,会是这么一个反应也就正常了。 对于他们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不过如今朱棣的大部分心思,并不在这上面。 而是在海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