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朱善知道,这个时候和皇帝所谈论的便是婚姻的事儿,所以便着重讲了这些。 “即朱卿知道,是为了避免亲近之人相互成亲,又有同姓不婚这么一个约定成俗的规矩在。 那这有些事儿,就比较好说了。 朱卿说的,这个表亲之间相互成亲,就存在不合理之处。” “陛下,同姓不婚,是更早之前的一个说法。 各个姓氏的人少,同姓之间,基本上都是自家人。 同姓成亲,确实容易出现有违伦理纲常的事。 但有句话叫,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出了五服,基本上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了。 到了现如今,各个姓氏之间人都很多了。 尤其是张王李赵这些大姓,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 同姓之间成亲的不在少数。 而且臣所赞成的,是表亲之间成亲。 表亲之间也不是同姓,他们之间成亲,只会亲上加亲。”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那朱卿知道为什么,不支持同姓成亲吗?” 朱善闻言微愣了一下,这事不自己不是已经回答过了? “是为了不乱纲常。”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这是其一。 更为重要的,是血缘相近的人之间成亲,生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会有先天缺陷。 比如智力上面,远远低于常人。 比如会有一些身体残疾,再或者是什么隐性的病,容易夭折。 表亲之间,从伦理上来论,确实问题不大。 同姓不婚,在表亲上也基本不存在。 毕竟表亲之间,大多不是同一个姓 可是,他们血缘关系很近。 表哥和表妹之间,他们的爹娘是亲兄妹。 一母同胞。 他们体内流着相同的血。 作为他们生下的孩子,表亲之间,也有一半的血是相同的。 不违背伦理纲常,也不是同姓,但是他们的关系却比很多的同姓之间更近。 从血缘上来讲,表亲之间,和堂兄妹之间没什么区别。 血缘关系越近,生的孩子出问题几率也就越大。 这么一个问题,我等先祖早便已经发现。 所以便会有姓氏之区分,又有同姓不婚的说法。 亦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 毕竟五代人下来,通过和别的不同姓氏、没有血缘关系之人的成亲,彼此之间的血脉,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个时候就算是同姓之人成亲,乃至于是同宗同族之人成亲。 生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都不大。 这就是咱说,朱卿在这个事上有失偏颇的原因之所在。” 近亲成亲的危害,朱元璋在现代没少了解。 也是因此,他在此时才会坚决反对朱善的这个提议。 朱善闻听朱元璋的话,再度为之愣了一下。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皇帝如此坚决反对自己的这个提议,原因居居然会是这个。 这是一个,他在此之前所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方面。 “陛下,近亲之间成亲,生出来的孩子容易出问题? 这……应该不怎么准确吧? 臣见过不少表亲之间成亲的,有些人的孩子确实有问题,但是那些不是近亲成亲的人,所生下的孩子,也并不是说就都健全,什么问题都没有。”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朱卿,咱所说不是近亲成亲,生出来的孩子都有问题。 而是说他们出现问题的几率远远高于,不是近亲成亲之人,生下的孩子的几率。 这些事儿,朱卿不能只靠感觉,而是要用事实说话。 用数据来说话。 很多事情上,人的主观认知会出现偏差,但是数据却不会骗人。 既朱卿觉得,咱说的这个你不怎么认同。 那咱便交给朱卿一个任务。 朱卿接下来,可以进行一个比较。 比如朱卿可以随机找五百对,近亲成亲之人,对他们进行一个调查。 看看他们都各自生了多少子女,而子女出现问题的又有多少。 再随机找五百对,不是近亲成亲的人来问一问,他们各自生了多少孩子。 而孩子出现问题的人数,又有多少。 把这些都给详细的记录下来,进行一个统计归纳,后面再进行一个比较。 如此,朱卿的疑惑便能自去。 朱卿也能明白,咱为什么要坚持近亲之间不能成亲了。” 这就是朱元璋把朱善,给喊来当面说的最大目的。 朱善能上奏章说这事,说明新的婚姻法颁布之后,在推行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重视起来,想办法解决。 不能够粗暴的进行解决。 既然是朱善提了这事,那么就让朱善前去调查。 “朱卿,很多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人的立场不同,所看到的东西也会不同。 在很多事上,得出来的结论也就不同。 咱觉得,看问题不能只从小范围来讲,不能用个体来取代全体。 尤其是调查之时,样本要多,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这也算是咱交给朱卿的一个任务。” 朱元璋已经决定了,在朱善这事儿有了调查结果之后,他这边就会让罗贯中写篇文章。 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近亲成亲的危害,着重进行描写。 刊登在大明日报上。 让世人都清楚的明白这件事。 许许多多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也没有哪个人,想要自己生出来的孩子有缺陷。 在把这个事实给摆出来之后,相信有很多人,都会重新看待这婚姻法。 对于近亲成婚之间,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肯定还会有越过雷池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