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四一开始,若是真的想要造反,朱允炆想要轻易的完成这些事儿,可真没那么容易。 当时就会起兵反抗。 若说老四没有做相应的准备,那也不可能。 以老四的聪明机敏,以及朱允炆上台之后,就摆明车马往死里削藩的架势,老四这边要是没有一些什么准备才是怪事儿。 总不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吧? 而在朱允炆开始动手削藩,一直到老四造反的这个过程里。 老四除了暗中做了一些准备,以防不测之外,还装了病。 请求朝廷,让那老四的几个在经世为咱守孝的儿子们回去,见他最后一面。 有人觉得不应该把高炽,高煦这几个老四的儿子们给放回去。 应当留在京师作为质子。 但朱允炆却听了另外的一种说法。 那就是这个时候,应当把高煦高炽他们几个给放回去。 因为如此做,可以安老四的心,表明朝廷这边并没有要对老四削藩的念头。 从而用来麻痹老四。 然后,朱允炆便将朱高煦他们几个给放了回去,让他们去陪伴老四…… “唉!” 马皇后叹了口气:这是真蠢啊!” 她揉着脑袋出声说道。 她是真的被朱允炆的这些操作给蠢到了。 她发现,自己方才才对朱允炆那又坏又蠢的那个评价是非常中肯贴切。 朱允炆真是愚不可及,蠢笨如猪! 朱元璋用力点头,对于自己家妹子的这个说法,特别的认同。 这畜生是真的蠢到无药可救了!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想要对老四动手的心思,那是路人皆知。 结果,还在这里搞了一些自欺欺人的把戏。 自己在生命走到最后时,给他弄的这张牌,他就这般的轻易的给废了。 若不是把高炽,高煦这几个孙子放回去,老四后面想要造反没那么利索。 而高炽高煦这两个孩子,在后面的靖难里,也同样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高炽在后方,帮着统筹管理后勤。 高煦这孩子,则是妥妥的翻版的老四,战场之上极其勇猛。 在靖难的过程里,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甚至于,就连老四有几次若不是因为高煦,很有可能得交代到战场上。 就连后面的渡江之战,同样也是给朱高煦画了个世子多疾的大饼,让朱高煦爆发出来了极其强劲的战斗欲望,一举渡过了江,围困了京师。 并很快在李景隆等人的贴心开门下,进入到了应天城,结束了三年多的靖难。 要知道,老四这次在渡江之时,遭遇了强烈的阻击,都有了想要退兵回去的念头了…… 只能说朱允炆太蠢了,蠢到了不可救药的那种程度。 后面说起靖难时,不少人戏言说李景隆是靖难第一功臣。 可在朱元璋看来,按照这个个说法,那老四靖难的第一功臣不是李景隆,而是朱允炆这么个蠢货才对。 若非这个畜生太过愚蠢,过于无能,老四就算能力再强,想要从北打到南,依照当时朝廷所掌握的雄厚资本来看,那基本上也不可能。 就像是岳武穆坟前,最应该跪着的人是赵构这么个狗东西,是同样的道理。 只不过是大多数人,都会习惯性的为尊者讳,仅此而已。 “妹子,你是不知道,咱家老四这小子,到底多能演戏。 咱之前可没有看出来,老四这家伙是个天生的演员。 装病这事,他不止用了一次。 第一次装病让朝廷那边把他的儿子们给放了回来,第二次装的是疯病。 在老四正式造反之前,朱允炆这边和老四这里,那也是你来我往各种手段齐出。 如朝廷那里,把老四派去朝廷汇报消息的使者给拿下了。 秘密行审问,并在后面将其给杀害。 老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于是决定装疯。 对了,老四装疯这事儿,是在他的几个儿子被放回来之后所发生的。” 朱元璋着重补充了一句。 听到朱元璋的话,马皇后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蠢!真是太蠢了!蠢到没有边际了! 前面才因为怕老四起疑心,将老四的几个亲儿子给放了回去。 结果后面,就又对老四的使者来了这么一出。 这样一来,那岂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老四,他这边就是要对老四下手了吗? 既然如之前,那把老四的儿子给放回去,又有什么意义? 除了让老四那边今后,在起兵之时少了一些顾虑,好像别的什么意义都没有。 真是太蠢了! …… “阿嚏!” “阿嚏!” 百花岛这边,朱棣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揉揉鼻子,又是四五个喷嚏接连打出。 “殿下是着凉了?” 汪大渊望着朱棣的出声询问,带着关切,有让朱棣休息一下的意思。 朱棣一闻言,摇摇头。 ‘不是着凉了?肯定是老三这个贱人,在背后蛐蛐我。’ 当然,这句话朱棣也只是在心里面这么想想,并不会真的说出来。 朱棣才不会如同汪大渊所言那样,来到船舱里去休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