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萧裕点了点头,说道:“正是。陛下密旨,令我等入进马邑后,云内、神武、善阳,都无须理会。只需先将此镇攻拨,便是扼住了刘武周救雁门的通道。其后,再视敌情,或只守此镇,或出扰善阳等地,则就由两位将军与俺自决了。”从怀中掏出李善道令旨,给他两人来看。 罗艺、高开道恭恭敬敬接住令旨,一人捧住一边,认真看了,令旨所令,果是萧裕之所转述。两人将令旨还给萧裕。罗艺连声赞颂,说道:“陛下圣明神武,运筹帷幄,此计实乃扼喉之策!桑干镇一得,刘武周纵有百万之众,亦难往援雁门一步。陛下之谋,非我辈可及!” 高开道亦附和道:“正是,陛下此令,高明至极。” “如此,我军就云内、神武、善阳皆不往袭,径取桑干镇?”萧裕收好令旨,笑问说道。 ——却“善阳”之善,分明触了李善道的名讳,萧裕等为何皆不避讳?原因却也简单。李善道称帝以后,自知他名中的这两个字,是百姓常用,故效仿一些也是名为常用字的历史上的帝王曾有的行为,将他自己的名字给改了,换了个生僻字,以示恤民爱民,却亦无须多说。 罗艺、高开道、贺兰宜等谨行军礼,齐声应道:“谨遵陛下令旨,敢请总管令下!” 萧裕收起笑容,眼中闪过一丝凌厉,便令道:“令:不必理会沿途城邑,全速向桑干镇挺进!” …… 五千余骑再度启程,沿着桑干河向西南方向疾驰。十余里转瞬即过,入了马邑郡界。马蹄践踏河畔沙石,扬起漫天黄尘,宛如土黄色的巨龙,继续在马邑这片广袤而苍凉的土地上奔腾。 他们绕过云内县的边缘,对那座雄踞北疆的城池视若无睹。途经神武县城时,也是远远绕过,不惊动城内守军。沿途但见地势起伏,丘陵与草甸相间,时有片片沙碛之地,植被稀疏。 风沙依旧,将士们的须发眉梢皆被染成土黄,连带坐骑都蒙上了厚厚尘垢,唯有兵刃的寒光在尘埃中不时闪烁。全军昼夜兼程,人衔枚,马摘铃,尽可能隐匿行踪。两日间,疾行二百余里,在第二日黄昏时分,到达了位於夏屋山与勾注山夹峙之间的战略要地,——桑干镇。 远远望去,桑干镇静静地卧在桑干泉南岸。 小城规模不大,城墙虽不低,但颇有破损,——两年前,刘武周刚起兵不久,曾被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郎将王智辩合兵围於此地,因突厥骑兵援至,刘武周才得脱困,反败为胜。再之后,才有了刘武周袭破楼烦等事。但一直至今,刘武周都没有对此城进行修缮。 正值傍晚,炊烟袅袅,城头守军稀疏,甚至能看到靠近河岸的城门大开,有十余兵士赶着数十头羊马,从城外草场归来,显是日常放牧还城。整个镇子沉浸在毫无戒备的宁静之中。 却乃是高曦等部,将雁门城围之甚严,雁门守将寻相派出的求援信使,无一人能突破重围。以至於战火已在东边百余里外熊熊燃烧,此地的桑干镇却仍对近在咫尺的危局浑然不觉。 已做好了强攻准备,不意见到此状,萧裕立马於高坡上,登时惊喜,观察片刻,顾对左右待命的罗艺、高开道等将说道:“天赐良机!城竟无备!当趁其放牧兵卒尚未回城,一举破之!” 罗艺挺身请战,抱拳说道:“末将愿为前锋!” 高开道不甘示弱:“这点小事,何须劳动罗公?末将请率本部,为总管直取城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