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王鹏坐地起价。 “老弟别开玩笑。”李昌盛气笑了,“只要我研究,我也能设计一模一样的餐车。” “对,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王鹏不要他的二百块钱,转身走人。 “老弟。”李昌盛咬咬牙,“我再给你加两百。” 县里还有两家做不锈钢生意的,他担心王鹏把图纸卖给别人。 他有信心把餐车研究出来,同时也会失去眼前的两个订单。 做生意,一般情况下,入行得越早,越能在这行站稳脚跟。 “成交。”王鹏从兜里掏出图纸。 “小老弟!”李昌盛无奈,又从兜里掏出两百元,“你真是个做生意的料子。” “谢谢夸奖。”王鹏把图纸给他,把四百块钱装兜里。 回家的途中,他向表姐分享了这件事。 “这?”李芳懵了,“李老板白送一辆餐车,又反过来给你二百块钱,就为了买你的图纸?” 王鹏嘿嘿笑,脸上都是嘚瑟。 “鹏弟,你真聪明,真……真厉害。”李芳不知道说什么好。 姐弟俩说说笑笑回到家,又马不停蹄来到农贸大市场。 市场很大,在计划经济时代,这里是整个县城的蔬果、肉类、粮食供应基地。 两人在市场里行走,来到米粮销售区。 “同志你好,大米咋卖的?”王鹏指着袋子里的粳米。 “你有粮票吗?”售货员说道,“没有票是三毛钱一斤,有票是两毛钱。” 王鹏没有粮票,正准备买一袋,突然想到一件大事。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后初期,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存,粮票依然是买粮站的优惠券。 好像就在今年,国家作废了粮票、邮票等各种票证。 优惠券没了,粮食当然疯涨。 ——这就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次食品物价大飞涨。 王鹏留下两百元交学费,再留三百当生活费,掏出剩余的九百元。 “同志,我买三千斤粳米。” 此言一出,众人都懵了。 “鹏弟。”李芳急忙抓住他的手,“买这么多米干啥?米店又跑不了。” 王鹏笑了,米店是跑不了,但是米价会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