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一大早。 杨沛东便骑着自行车去柳叶胡同驮回来了两百斤带壳干花生。 小妹杨沛霞也早早起来了,熬上小米红薯粥后,来院里忙活着清洗花生。 “三哥,今天的花生比昨天多那么些,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的,要不我上午去厂里请个假,回来帮你吧!” 眼看快到了上班时间,小妹杨沛霞直起身子认真说道。 “不用,我自己应付的过来,时间不早了,你赶紧去把早饭吃了,安心上班!” 杨沛东抹了把汗,坚决反对。 小妹好不容易找到长期工作,况且对做买卖又没兴趣,杨沛东不想看到她第一天上班就请假。 兄妹俩正说话的功夫,母亲刘玉梅满头是汗的走进了院子。 “妈,你怎么来了?早饭吃了么?” 杨沛东和小妹同时打起了招呼。 “嗯,搁家吃过来的,嘿吆,今儿个要煮的花生又增加了?我不来给你搭把手,等沛霞上班了,你一个人忙的过来么!” 母亲刘玉梅说话的功夫,已经抢过了杨沛东手里的活儿,催促道:“你俩还没吃呢吧?赶紧的,先去吃饭,再忙也得先把饭吃了!” “得嘞!那妈你悠停着,不用太赶活儿。” 杨沛东心里一暖,跟小妹进了西厢房。 等吃好早饭。 小妹被他催促着去上班了。 好在上班的单位就在新华街上,几步路的事儿,算下来倒也不会迟到。 两百斤带壳干花生,比之前足足多了一倍还多。 不过好在如今煮制花生的地方够宽敞,同时东、西厢房都有锅灶。 加上昨天新添置了不少煮制用具,无疑极大提升了操作便利。 就这样。 差不多上午九点钟的时候,所有的带壳花生都已经清洗干净并浸泡在了水桶里。 杨沛东跟母亲一合计,分别把东、西厢房的锅灶都给点上了。 锅里加水烧开,按照配方标准重新下料,相当于同样的时间里,几乎提高了一倍的煮制效率。 两边厢房里,锅台边热气氤氲,燥热难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