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掏空了,尤大娘子这两年在申城换来的所有库存。 隧道不仅不直,里面的高低和宽度又十分有限。 路障清理组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能是让部落里最高个的汉子进去后可以不弯腰,宽度,容一辆板车多一些。 因为入口和出口都不算大,整个隧道里的空气相当稀薄。 出发前,神女就告诉过大家,里面不适合长时间停留,让大家要做好了步行一夜一昼不停歇的准备。 她要,一口气通关! “吱嘎噶吱嘎噶.” “吱嘎噶吱嘎噶.” 板车的木制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响个不停。 声音,在隧道的墙壁间回荡。 有些许瘆人。 年纪不大的娃娃们趴在车厢里,被这声音吓得,想哭不敢哭,委委屈屈的看看前头拉车的父兄,再看看跟在车后的阿娘,又把眼泪收了回去。 比他们大几岁的孩子们,巴巴的看着车厢里的弟弟妹妹,他们也想坐板车。 想,也只能白想。 比孩子们辛苦的还有各家的阿娘,阿娘不但要腿行还要负重。 随身背着的,就是她们吃饭家伙——麻线。 到了新家,她们还要继续织布呢。 麻布能换公分。 一匹十三米长,一米四宽的细麻布,就能换到五十个公分。 新型的织布机,手快的,一天就能轻松织出一匹来。 九成以上的妇人,一个月挣到的公分,可以换到够全家人用的软和的草纸、香香的肥皂等。 用惯了这些好东西,如今是家家都离不得。 要是家中再有一个能干的男人,家里的老老少少那是能顿顿吃上白米饭,甚至是各种肉菜的。 族人们都说,跟着神女走,什么都能有。 她们现在是奔着更好的日子而去,一点都不忧愁。 载着小八、小九、小十、尤小娘子的板车由尤二弟拉着,车后跟着腿行的尤大娘子。 尤二弟出发之前就表示过,阿姊要走累了也可以上车坐着。 他可是即将成年的大小伙子,力气大着呢。 大兄不在家的这一年半时间里,尤二弟和尤三弟已经成长为了家庭顶梁柱。 他们十岁开始蒙学,一年半学会的字都有现代小学六年级那般多。 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很是熟练。 两人对学《草药图鉴》的兴趣不浓,最渴望的是,和大兄一样到林子里野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