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集市被老爹规划的很好,道路两边各盖一排草棚,雨雪天这些摊位也有地方避雨,不远处还有好几间茅屋,分别是大舅家的大表哥夫妻开的油坊,二妮姐她娘冷氏的裁缝铺,还有一家竹器店,一家卖水缸陶器的。 冷氏的两间茅草屋是二妮花钱帮她盖的,二伯也没阻拦,只是从来没往那边看一眼,也不准虎子跟她有接触。 “樱宝,要喝茶吗?”陈婉忽然开口。 樱宝看她一眼,点点头。 陈婉今年十三岁,过完年就十四了,已经出落的很是美貌。 但她来集市帮忙,总会用一块蓝布头巾将脸裹起来,只露一双眼睛。 陈婉用火炉煮了一锅竹叶茶,里头还放了大枣,每碗茶水里会加两枚煮的软烂的红枣。 樱宝将茶水一口气喝完,在小桌上放了十枚铜钱,带着大黄回村。 这一世,好像很多事都改变了,包括一些人。 走进村子,就见老爹带着一群人在抬石头垒砌哨塔。 哨塔砌的很高,足有两丈多,恰好超过皂角树的高度。 石塔内部也很宽敞,由旋梯上了最高处,能同时容纳好几人作战。 若囤足够多的弓箭与石块在上头,再屯点儿粮食与水,几个人就能守护一方。 “咣!咣!咣!” 两名乡丁敲着铜锣来到南坡的东陈村,大声吆喝:“朝廷有令!各家各户每亩补缴一成粮食!没有田地的,每人补缴两成人头税,三日内缴清!违者按律处置!” 姜三郎等人停下手中活计,忧心忡忡互看一眼。 “朝廷怎么又要征粮食?” “上回不是才缴过税粮吗?” “还让不让人活了?” 姜三郎也一脸凝重。 今年的赋税比往年都重,他为此还专门跑去隔壁乡一趟,询问是不是一样,结果那个乡也一样,村民们怨声载道。 这世道,对种田人极为不友好,所有赋税一层层压下来,能将百姓的皮都揭去一层。 也幸亏他们村还算富裕,不然很多人都得去逃荒。 抱怨归抱怨,该缴的粮食还得缴。 东陈村人幸亏有屯粮的习惯,不然真的没办法缴纳赋税了。 因为整个琴川县都非常缺粮,连姜泉都回来说,粮铺的粮食涨价,县衙为此还开放一次义仓,在菜市口架锅熬粥分给县城内滞留的难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