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在征得同意后,在周边以游览之名探查了几天。 只觉得安南气候与东秦相近,风景却是更加的怡人。 这片被君上称作红河三角洲的地方,河流星罗密布的交织着,远眺过去,就如同一张银色的网一般。 良田一眼望不到头,都不用修建大量的水渠,就能靠着从河流车水完成灌既。 河流上也是船只繁忙,他们要的粮食,直接通过河流被不断转运过来。 这是一片宝地!不仅有丰厚的粮产,还有便捷的交通。 徐松栢温柔的观赏着,只是走近后,观感就不好了。 田间劳作的大多是女子,他们穿着暴露,肤色黝黑,一个个似乎都不讲廉耻,即便是他直勾勾的盯着,她们也不遮挡,反而不经意间会春光乍泄。 即便是年轻少女,也仅仅是一块薄布束胸遮胯。 徐松栢就这般红着脸走过一阵,通过通译之口才知道,这边的女子劳作更多乃是习俗。 这边的百姓,也全部都是佃户!土地都属于地方豪强地主,赋税之高也是令人咋舌。 所以不是她们不想穿衣服,实在是穿不起! 徐松栢大为吃惊,安南地方士绅,比他想象中的权力还要大! 这让他感到有些担忧,因为这么一来,同这些安南权贵们做生意,便存在更大的变数。 他在日记中写道:安南安兴港周边大概五里,走访一圈发觉水网密布,处处皆是良田!水热皆不缺,想必亦是可以三熟。 只是百姓衣不蔽体者亦有,瘦弱不堪者亦有,且这边劳作者,女子居多,问及缘由,方知安南风俗如此! 守如此肥沃之土而不能精耕细作,求得每日基本衣食便知足,安南之民甚为愚昧。 当地士绅权贵亦是剥削无度,百姓无立锥之地者比比皆是。世家大族占据一切资源,却依旧人心不足,如此之国,同大明何异………… …… 十日后,银子和粮食交割完毕,徐松栢通过估算后,发现此行的利润也达到了90%以上。 利润最高的反而是脱粒机和铁锅,不过最大宗的自然是白糖。 他还发现,这边吃的盐,居然大部分是广东商贾运来的广盐,这又让他发现了一个商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