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瑾随即告诉朱厚照:“他们都招了,陷害奴婢等人的是王岳,王岳勾结内阁大臣想限制皇上出入,所以先要把他们所忌恨的人除掉,况且飞鹰猎犬何损于国事?如果司礼监任用自己人,这帮文官怎敢这样!” 朱厚照大怒,马上命刘瑾掌司礼监,并连夜下旨,将王岳和范亨、徐智,发往南京充军。 第二天早上大臣们来朝见,继续伏阙请愿,知道事情已变的他们,做着最后的挣扎。 朱厚照没有露面,出现的是新的司礼监班子。 刘健、谢迁、李东阳心灰意冷,请求辞职。 朱厚照似乎就是逆反心理作祟,唯独将李东阳留下,准了其余二人的辞职,又令焦芳入阁。 一场蓄谋的政治斗争,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官们完败告终。 这就是历史上,刘瑾掌权的标志事件,他什么都没有做,就靠着一把眼泪,就让文臣们的谋划成空。 不知该说是李东阳他们傻,还是因为碰到的是朱厚照。 正德元年十月这件事,也开了一个极坏的头,堪比“叫门天子”宠幸王振。 若是皇帝爱惜自己的羽毛和臣民,绝对不会如朱厚照一般处理,更何况本就是他自己不理朝政在先,这些劝谏的人中,还有好几个是他的老师! 而自知事已至此的内阁三老臣,在得知东秦关税银即将抵京时,更是心如死灰。 李东阳忙让礼部去旨意,请求税银暂缓入京。 他们都明白,这笔银子这个时候入京,一定会被某些小人,用来讨好皇上,到时候别说拿来填今年的窟窿,怕是还没入库,就被安排去大兴土木。 几位大臣商议后,决定履行六部原先的奏疏,将这批银子即刻转运河南、山东赈济百姓,并拿出一半去修边关。 谢迁和刘健,也想在卸任时,最后再做一件好事,所以趁着“恩旨”未下来之前,忙操持此事。 刘瑾听说后,直接以此弹劾,朱厚照再度大怒,直接下旨,勒令东秦立刻押解关税银子入京。 …… 刁高翰了解此事原委后,二话不说,直接运送银子入京。 对于他来说,尔等朝堂斗争关东秦何事? 东秦只需递解税银,便算是履行条约,其余的事可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华夏五年12月17日,海关税银再度来到大明京师, 比之第一次来时,京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城里的乞丐倒是多了一些。 刁高翰轻车熟路的走到承天门前,负责迎接他的,有张升、王珩、王整、杨廷和、马文升,以及谢迁和刘健。 谷大用和马永成,也带着几十个锦衣卫官服的汉子,站在不远处趾高气昂的望着。 这场斗争他们赢的彻底,文臣们输的彻底,连黥人也不买他们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