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好皇帝与坏皇帝,在大一统的古代王朝中,一直属于集权体系中的巨大的影响因素。 大朝廷、小地方,大朝廷、小市场,富朝廷、穷万民。 这种体系之内,集权的君主权力不受制约,好皇帝与坏皇帝,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 春秋时期的孔子讲究克己复礼,范围是针对整个贵族阶级。 此后独尊儒术后,儒家理论就开始对“圣君”的标准进行设立,三代之治、广开言路、仁义爱民、虚心纳谏、有过必改等等,这些都被誉为是圣君的必要操行。 儒家做出这许许多多的定义,就是希望不会出现坏皇帝,不会出现骄奢淫逸的害民之君。 这就是儒教的思维局限性,他们知道君主集权专制存在问题,可却从未想过,改变这个体系。 因为士大夫也是这个体系的受益者,他们更多的想法是,不能让其余群体来分享权力。 所以大朝廷这种传统,一直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失去这个大前提,不管臣子还是平民,都会陷入无措之中。 只是在朱元璋再度集权后,大明不似唐宋时期。 大明的士大夫可以要求皇帝,却制止不了皇帝,大明将近三百年的国祚里,出现的权臣一只手数的过来。这种权臣,也真不能算是能篡国的权臣。 而且士大夫们也不能保证自身不腐化,其中出现败类是常态,往往都是一群人陪着皇帝一起败坏江山社稷。 在焦芳跳反后,更多的官员也开始专注这条终南捷径。 各位老臣的担忧,在关税银子入库的第三天,就变成赤裸裸的现实。 朱厚照不仅要修玄明宫,还要扩建豹房。 豹房并非是朱厚照的首创,其本就是皇家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朱厚照是在原址的基础上,再行扩建。 不少厚颜无耻的官员,纷纷附议称赞,还有人开始献宝! 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都不愿遵从,曾鉴更是直接请求辞官,朱厚照欣然批准,换上更听话的屠勋。 曾鉴索性就此告老还乡,他已经有73岁,历经四朝,此刻也深感有些心灰意冷。 有年轻御吏实在看不下去,便上书请求留用刘健、谢迁和曾鉴。 刘瑾此刻正得知,竟是直接请旨,将韩文革职,杖罚请求留用刘健、谢迁的给事中吕翀、刘郤。 一时之间,朝内噤若寒蝉。东厂和西厂也缇骑四处,到处搜寻大臣们的隐私罪证。 朝中政变的余波也开始震颤到整个京师,市井小民都变得人心惶惶。 刁高翰就在这种“恐怖”的气氛里,见证了大明朝堂的巨变,他心里又觉得好笑,又觉得奇葩。 这也引发了他更深的思考,他知道东秦三院的权力划分,也通读过《华夏宪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