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明代洪武时期的这种九龙杯,杯中的龙头暗藏玄机。 倒酒只能浅平,不可过满,酒太满了就会漏光。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最为公道。 因此,了解情况之后的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 孔子曾说过一种“宥坐之器”,瓶子空则倾斜,水位正好则直立。 如果倒满了就会翻倒,一滴不剩。 明君以训戒,常常置于坐侧。 “宥坐之器”虽不是公道杯,却释着同样的中庸之道。 贪心者水尽,知足者水存。 上劝君王不要沉湎酒色误国,下告百姓莫要贪心,节制有度。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享用美酒,又怎能少得了上好的酒器? 神州大地酒器琳琅满目,要旨在一个“雅”字。 不过,做什么事情,不但要“雅”,还要“节制”。 这就用到了聚集了老祖宗的大智慧产物—公道杯! 既然想要彷制公道杯,自然就不可能只做一件乾隆的青花器。 公道杯的历史,十分久远。 唐代《艺文类聚》中记载:“晋孙绰樽铭曰……详观兹器,妙巧奇绝。酌焉则注,受满则侧。吐写适会,未见其竭。” 这描述的樽,就是晋朝的阳燧樽。 阳燧樽的意思是注酒器,又名滑稽。 《太平御览》卷七六一引后魏·崔浩《汉记音义》:“滑稽,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若今之阳燧樽。” 晋孙绰有《阳燧樽铭》。 传说,阳燧樽在空樽时,是倾斜的。 往樽中倒酒,樽会自动扶正。 若继续倒酒到快满时,樽又会慢慢倾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