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着“同光中兴”的出现,景镇瓷业虽明显萎缩。 但官窑、民窑仍不断烧造瓷器,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产品数量要多,且其中也有少数精美之作。 所以人们往往把光绪瓷器,比作清代制瓷业“回光返照”的一个阶段。 光绪青花瓷完成了一次复兴,出产青花瓷品种和数量为晚清时期之最。 光绪青花的代表作,应该是青花花卉纹观音瓶。 它高26.5cm,宽11cm。 此器物敞口,束颈,熘肩,腹下部渐收,瓶身细长,器型规整,比例协调,造型优美。 胎薄体轻,釉质光洁无暇,线条流畅,华美清丽。 瓶身通体青花为饰,腹部绘有花卉纹,花开正艳,妍美饱满。 枝叶舒展轻盈,笔意酣畅洒脱,花卉风姿典雅。 青花发色浓郁纯净,画工飘逸洒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收藏陈设的少见佳器。 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和二年,景镇御窑厂先后为朝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 其中专供内宫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和“坤宁宫制”等款识。 另外,光绪十年,为慈禧五十寿辰制作赏赐,花费了白银15000两。 光绪二十年,为慈禧六十大寿烧制了两批瓷器,共花费白银12.84万两。 光绪三十年,为慈禧七十岁“万寿庆典”,烧制的瓷器又耗费白银3.85万两。 这数次生产的瓷器品种众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陈设瓷、赏赐瓷等各种类型。 “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乐长春”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这批瓷器的精美,从一件小碗就能看出。 所以,陈文哲做了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碗。 这只小碗高8cm,宽19cm。 敞口,深腹,圈足,足端修治规整,器型隽秀,胎质规云端秀。 碗身内外满施白釉,釉汁莹润微泛亮青色,清韵弥漫开来。 碗外壁绘缠枝莲纹,枝叶缠绕如丝,在藤蔓相交之间蓦地开出一朵又一朵青花。 碗底莲纹瓣瓣相连,构图疏朗。 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