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邱木:他是拒绝了戛纳的男人……” 这岂不是妥妥的热点? 在此。 杨谦突然想到了点什么,开口说道。 “说起来……前几天,有人通过徐导那边的关系,向我打探老板你什么时候回东区。” “哦?” 邱木微微抬头。 “有说是什么目的么?” 杨谦摇了摇头。 “我说了一句我也不清楚,对方便没继续多说,不过,听对方那语气,我觉得他显然是有什么事情想说。” “那你觉得是什么事情?” 邱木笑着反问着,表情淡然。 杨谦摆了摆手。 “按以往的经验,无非是那些事情,什么商业合作、电影邀约、或者是想找找关系、请老板你帮帮忙……只是呢,在这几天这个特殊时期,我觉得还有一个可能性。” 说着。 杨谦保持着沉默,瞥了瞥邱木一眼,两人都算得上是狐狸,自然无须唱什么聊斋。 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五个字。 柏林电影节。 好不容易有个自家人担任了话事人,那还不得去河边钓钓鱼?咳咳,不对,是走走后门什么的。 PY一下。 得不得奖另说。 说不定,能让邱导有所偏爱呢? 让邱导偏爱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 …… 邱木回到新海的第三天。 半岛。 自封邱木旗下第一大弟子、半岛电影新时代的先锋、随性电影的继承者……李洪文先生,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左手边放着一本书,书名叫——《随性电影:我当邱导副导演的那些年》。 作者署名:李洪文。 嗯。 这些年。 凭借着邱木在联邦电影界的声誉愈发之盛大,对于邱木的研究,亦成为了无数电影研究学者笔下的案例。 有成就,有风格,有特征,再加上邱木身上的流量,这些都足以让人对此进行着研究。 所以。 关于邱木的电影风格究竟是什么?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世界……都有着不同理解和阐述。 全联邦有着不少专家教授们开始深耕邱式电影。 毕竟。 三大大满贯,足以让邱木在电影史中留下姓名……研究他,等于正在研究历史。 哪怕。 他还只有31岁。 在本区,有着所谓的新影派,和以新影派为基石的“新生代电影”式的独特风格,其典型特征便是商业和艺术的结合,扎根于时代特征,展现新时代的风貌。 在西区,有着继承着新浪潮遗风的自由作家式手法,讨论电影和故事之间的可能性。尤以高卢为甚,对邱木保持着高度的赞许。 而在半岛。 自然便是以李洪文为首的随性派电影为重点,在李洪文短短两三年的推动下,关于随性派风格已然成为了半岛电影的一个全新趋势之一。 至于随性派风格。 在李洪文的《杀人回忆兼邱木拍摄实录回忆》中便有所记录,简单表述为一个思想核心,两个拍摄重点。 思想核心为,以现实为核心。 拍摄重点为,框架预设故事,意识流动创作。 让镜头更多关注于当下的情绪和感受,强调主观式自由创作,从而实现导演对于电影拍摄的可能性。 因此。 关于导演,他们需要知道更多。 显然。 李洪文是让邱木给忽悠瘸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两年,还真有那么一两部电影让他们瞎猫碰上死耗子。 其中。 便包括今年的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入围作《流动之河》。 而李洪文的新作,《极寒之暴》亦在10月份的时候摘得了半岛电影最高奖之一的青龙奖最佳导演。 并报名了今年的柏林电影节。 大概。 足以让戛纳表示:黑人问号。 明明是我先来了,怎么一个个都去了柏林? “邱导可是今年的评委会主席,要知道,在三大中,主席的话语权可不小,你确定你不告诉你师傅一声?我听说,他已经回到了新海。” 李洪文笑着摇了摇头。 “我要靠实力获得邱导的认可。” “得。” 他的经纪人不禁翻了个白眼,对于李洪文的态度表示傻B。 有后门不走,非要走前门? 前门哪有后门走得畅快舒适? 这后门,你不走,总会有人走的,主要是不知道,能不能走通。 毕竟。 一般走后门的人都很圆……滑!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