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叔伯到访 于俭回乡-《无边细雨丝如愁》
第(2/3)页
按照平日这两个家伙应该已经起床在用过早饭后便乘坐马车前往怀宁侯府,可是老先生昨日让于承罚抄千字文五十遍,可实在是把他累得够呛,一手用一只笔写字太慢索性拿两只牢牢地握在手心描画起来,虽然字的样子丑陋了些但终究是能看懂的。玉瑞的字迹与与承不同,怕先生认出只能帮他研墨,拿写字的纸张。熬到二更天,于承才将房里的灯火吹灭。早上秦妈妈硬是来催了好几遍于承起来,可他就是赖着不起。实在没辙秦妈妈只好去把王氏请过来,王氏还未进房门,只是在门口大声嚷嚷了几句,于承的屁股便立马与床分离开来。
“行了,不用收拾了,今日不用去学堂,快打理打理到正堂见你两个叔伯”。王氏帮于承穿好衣着,便领着他往正堂赶去。
于瑞已经早早地见过了于家大伯,二伯。于承站在于瑞身后,这是他记事以来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大伯和二伯难免有些认生。于勤看着这两个胆怯的小伙子,比划着说:“以前看见的时候还只有这么高个,现在已经长成大孩子了”。他摸了摸于瑞于承的脑袋,于家的好后生,于勤心满意足的看着他们。此时奶妈也将步履蹒跚的小玲儿引了过来,于勤,于朴看着这个走路歪歪倒倒的家伙将手指放入自己的嘴中吸允,水灵灵的大眼睛,樱桃般的小嘴,还有胖嘟嘟的脸庞,样子着实可爱。
王氏一把把小玲儿抱了起来:“这是府上的三丫头,于昭玲,今年才刚满一岁,两位叔叔怕是没见着过”。这个小玲儿是在汴京城所生,王氏生她时难产差点断送了性命,幸亏及时找了个经验丰富的接生婆子捋正了胎位,王氏才从鬼门关里逃过一劫。
于勤说到:“是没见过玲儿,第一次见面我这个大伯也没带什么好东西送给玲儿的,呐,这块雕花和田白玉就送给她了”。王氏推了推准备给玲儿系玉佩的于勤的双手:“叔叔这怎么使得,小孩子家家的怎能承受如此厚礼”。于勤玩笑似地说着:“我要是不给玲儿点见面礼怕是日后玲儿长大了要怪我这个做长辈的小气嘞”。说完他又拿出两卷书籍,名为《资治通鉴》,送与于瑞和于承。于朴送了些什么给三个孩子就不再多费口舌了。
天慢慢地发白,直至于俭无法用肉眼直视时:“大哥二哥还没用早饭吧,先在小弟这随便吃点然后我去向府衙告个假在同你们回去看望母亲”。
“嗯嗯,就按你说的吧”。于勤、于朴一同说到。
于俭的家乡位于泉州的晋江,一个临近海边的小村子里,马车慢慢驶过街巷,车轮碾压在时间的轴线上,过去于俭的家乡还没有今日的繁华,烂泥路变成了勾栏瓦舍围起来的石子路。虽然现在当地住户的房屋大部分还是简简单单的茅草屋,但也有些大户人家用砖瓦搭建的府宅。随着马车不断的前行,空气中逐渐充斥了浓重的海水腥味,海风也阵阵地吹着。于勤的宅子就在前面不远处,相比较泉州城内各大富商的府邸,映入眼帘的这个就显得有些欠缺。早年间,于勤、于朴还未发家,靠着买卖海货而艰难的度日,这个宅子也还只是一些砖石堆砌而成的小破屋。每逢下雨,房子外雨水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房子内雨水滴滴答答的漏个没完。
于勤的府邸从正门进去便是大堂,大堂后方有一小桥,桥下流水慢慢的作响,两侧为偏房,于氏老母在左边歇息,大堂里摆放了一些瓷器,大概是景德镇青白瓷,姿色洁白如玉,碧如湖中水,颇为精美。于俭仔细端看着它们,为其大为感叹。停留片刻,于勤带着他们走进偏堂,何氏正在那儿。
偏堂内散发着阵阵檀木香与昏昏暗暗的氛围相融合。于家老母何氏还躺歇在床上,近来她的旧疾复发,一时间还不能走动。于俭看见母亲因病而备受折磨,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地,伏在床边。
“母亲,儿子回来了”。于俭哽咽地说着。
何氏慢慢地睁开双眼,伸出打颤的手抚摸于俭的额头。微微的声音中满是关怀:“儿,你瘦了许多““。于俭双手握住何氏,头额低下沉默了两三秒然后回过头喊于瑞和于承过来。“叫祖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