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太子-《娇养王妹》


    第(2/3)页

    技多不压身,百年后自己这些忠诚的老人们走了,谁知往后的管事们会不会心思不正?

    姑娘能独当一面自是好的。

    只能说长汲想的太远,才三十来岁,那一瞬间就险些将身后事都想好了。

    ......

    自常府与燕王府成为亲家,平素仍是鲜少来往。

    京城众人更是心知肚明,有说是常尚书素来清明,不愿与燕王这等兵强马壮的权臣交往过甚,嫁女不过是皇太后遗诏赐婚给皇家薄面的无奈之举。

    也有瞧见安乐郡主倾城之貌的人,便满心觉得是燕王看重妹妹安乐郡主相貌,利用权势逼迫常府认安乐郡主为女,后又嫁女给他。

    以成全二人间的荒唐婚事。

    不过这传言虽传的广,有脑子的人却也能分辨其中真假。

    常氏鸣钟列鼎,累世簪缨,家中子弟高车驷马,  腰金拖紫者不知凡几。

    能干出这等败坏祖宗名声的事儿?

    要说这最反对这二人成婚的,只怕不是旁人,而是燕王府的谋士臣子了。

    自皇太后那道突如其来打的他们措手不及的懿旨,一群人便想着各种主意劝说主上想法子将懿旨作废。

    身为主君,不说如何德行,至少也不能做出这等罔顾人伦,伤风败俗之举。

    其实要想抗旨也并非没法子。

    奈何主上如今是彻底糊涂了没,听不进去劝,执意要娶。

    娶就娶吧,一群藩臣纵使无可奈何,拗不过主上只能接受。

    比起一直没有子嗣,若是有个万一基业后继无人郗氏举族败落的下场,娶妹妹只不过名声不好罢了。

    如今还是子嗣最为重要......

    且......幕僚们皆是面露无奈。

    他们反对有何用?

    二人间婚成也成了,洞房也圆了,自始至终主上可没问过他们一句意见!

    事到如今,他们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以往的那个刁蛮小郡主,如今转身就成了燕王府的主母,他们这群幕僚们的女君了。

    得了,如今女君刁蛮任性的坏话可千万别在主上面前说了!

    .

    上京不是朔州,一群自藩地来上京的臣子再此总束手束脚。

    纵皇权衰落,他们王爷权势登极的如今,谁也不愿背负逆臣贼子的名声。

    并非不愿背负,只是这枪打出头鸟,是脑子进水了才争相做这第一个反朝廷的人?

    如今朝廷混乱成,各处动荡,正是举旗造反的大好时机,甚至连太子之位都是空的.......

    一群虎视眈眈的王侯为何如今仍按兵不动?

    盖只因他们都在等,等一个旗号,一声剑鸣罢了——

    等第一个按捺不住的反臣打入京城,便是给了他们一个光明正大出师上京的名号。

    届时只怕各路王侯,都会陆续入京擒贼。

    他们主上留守上京务必风险至极,可若是此时离京返回朔州,只怕更是坐实了造反的名头......

    “主上,三千兵马已至颍川。”

    从颍川来上京,快马加鞭不过三日路程,这些兵马说多不多,可却皆是训练有素以一敌十的精锐部队。

    大梁兵力素来是重边虚中,并非梁帝执意如此,而是不得为之,边关重镇常年动乱,各地藩王林立,中央军力自然衰弱。

    如今拱卫皇城驻守京畿的帝王亲属兵马,无非是南北二衙一万禁军,与外城百骑营罢了。

    统共一万出头的兵马。

    明面上燕王府就驻守在京郊两千精兵,若是再加上这批人马,早已进退无惧。若是传出去只怕叫梁帝要彻夜难眠了。

    郗珣扫了几眼案上的折子,微微颔首示意,“近段时日辛苦诸位。”

    “西羌羯族虎视眈眈,二弟传来书信,近日已经小打小闹数次。如今朔州人心不稳需安抚,京城也危险,你等可有人愿回朔州去的?”

    诸位哪里当得过燕王一句辛苦,一个个都口称不敢。

    只徐芳聪颖,意识到郗珣言语中询问试探之意,似乎是想遣返部分人马回朔州安稳民心?

    回去自是舒坦,无需像上京这般日日小心谨慎,危险重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