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胡杨悲啸》


    第(2/3)页

    蓟州总兵官白广恩思索片刻,高声附和道:“吴总兵言之有理。卑职也认为当下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

    “皇上派我等率大军抵抗建虏满达子,你们在这关键时刻,却有如此想法,着实让我痛心。”

    大同总兵官王朴根本就不愿来辽东,无奈皇命难违。如今见有机可趁,也大声喊叫:“现在内无粮草,外物救兵,干等下去,只是死路一条。不如就像吴总兵说的,赶紧撤退。”

    见此情景,洪承畴心中长叹一声。骄兵悍将,恐怕连崇祯皇帝也无法驾驭。决战松山的计划,可能就要落空了。

    “吴总兵此言差矣。”玉田总兵官曹变蛟紧盯着吴三桂,冷冷地说,“我等食君俸禄,应该替君分忧。就是现在撤退,也为时已晚。”

    吴三桂立马反问道:“何谓为时已晚?”

    曹变蛟向洪承畴拱拱手,面向大家,朗声高道:“请各位想一想,虏酋皇太极尽其全部精锐,不惜一切代价,将我军围困于锦州松山,其目的何在?”

    有人不以为然地喊道:“这有啥目的?不就是想一口吃掉我们呗。”

    “对。说得很对。”曹变蛟望了一眼说话的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皇太极派其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大军布置在我军南面,又命其子肃亲王豪格,其弟睿亲王多尔衮正面攻击,是想把我们来个一网打尽。”他做了一个双手合围的架势,“建虏布好了一个口袋阵,逼我们往里钻。如果撤退,恰好钻进了口袋。那时,我们就是想跑,也跑不了。”

    大同总兵官王朴面露畏惧之色,说:“那我们咋办?总不能等死吧?”

    洪承畴静静地听着,面露欣慰之色。思路清晰,分析有据,判断准确,不愧是太子太保左都督曹文诏的侄子,得到了其叔叔的真传。

    曹文诏活着的时候,时称叔侄二人为大明王朝的大小曹将军,名冠一时。

    吴三桂不满地说:“既然是口袋,那就照我说的做,撤退得了。何必浪费时间呢?”

    “不能撤退,坚决不能撤退。”曹变蛟紧紧盯着吴三桂,眼中似乎要喷出火来,“往口袋里钻,和往口袋外钻,是不一样的。”

    “好!”

    洪承畴大喝一声,气贯长虹。他快步走到帅案前,抽出尚方宝剑,映着宝剑的寒光,脸上立时呈现出狰狞恐怖之色。

    众将官都被吓了一跳,怔怔地望着总督大人。

    “众将听令。”洪承畴高举尚方宝剑,杀气腾腾地喊道,“整顿部队,列阵应敌。违我令者,格杀勿论。”

    ??????

    杨树楷看着面带疲倦颓废之色的前大明王朝蓟辽总督,心中道,变了,一切都变了。

    松山惨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后来,由于松山副将夏成德送子做人质,叛变投敌,打开城门,明军坚守了半年之久的孤城松山沦陷了。

    辽东巡抚邱民仰,玉田总兵官曹变蛟,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及参将以下百余人,面对诱降,持节不屈,惨遭杀害,而松山之战的大明军队最高指挥官,蓟辽总督洪承畴却变成了大清的汉人大学士。

    历史就是如此多变,命运就是如此不测。

    浮沉起伏,生死祸福,昼夜阴晴,悲欢离合,变幻莫测,不足而论。

    “树楷,你能说说我们为何失败了,而且败得那么惨?”

    出身福建泉州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的洪承畴,天赋异禀,抱负不凡,从小就表现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烈愿望。在家乡溪益馆读书时,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后,批下了“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杨树楷小心翼翼地说:“老师,今天谈论这个话题,好像不太妥当。”

    是啊,身处大清朝的国都,作为汉人尤其是兵败投降之人,谈论如此敏感的话题,弄不好就会招来灭门惨祸。

    洪承畴凄苦地笑了。

    如果没有那个自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嫡传后裔,大清汉人大学士范文程的出现,更没有那个神秘的女人深夜出现在他的房间,再没有那一番温润暖玉的话语,一壶热燥似火的人参汤,也许,他已经是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大明王朝的忠臣之魂魄了。

    杨树楷非常清楚这位名为汉人大学士的老师在大清朝的地位。

    他只能天天陪着,除了用同情的语言,廉价的眼泪,以示安慰之外,别无他法。而他的启蒙老师丁一民,不论在大明朝的政治地位,还是权势财富,都远远比不上眼前这位,唯一远远超过的就是民族气节。

    “你大胆地说吧。树楷,不要害怕。大不了一死而已。”

    杨树楷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外,密切注视着外面。

    大雪仍旧漫天飞舞。院子里落了厚厚一层,没有一点人的踪迹。

    他重新坐回原位,尽量压低嗓音,说:“老师决定列兵松山,背山作战,一鼓作气冲出包围圈,是非常正确的。坏就坏在王朴心怀去志,不听将令,首先率军逃跑。吴三桂马科紧随其后,导致军心涣散,无力作战。这是松山惨败的根源。”

    诚然,杨树楷说的确实不假。但是,这仅仅是根源之一。

    起初,大明崇祯皇帝鉴于辽东兵事糜烂,满清危害日益增强,征调正在陕西前线围剿流民的洪承畴,任命为蓟辽总督,率十三万精锐部队,四万匹骏马,星夜驰援宁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