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天圣铜人-《农民神医》


    第(2/3)页

    “我说过了,你出在多的钱,也不可能,针灸铜人是我们伊藤家的传家宝,更是无价宝,你就算用你所有的钱来换,我也不会卖的。”

    针灸铜人?杨天听到了两人的对话之后震惊了。

    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供针灸教学用的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及现代均有制作,是经络腧穴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具。

    杨天从无上医书中找到了记载针灸铜人的一些文字,北宋针灸铜人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

    此外,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所重新铸造。于正统八年(1443)制成。北宋铜人原件遂被遗弃而下落不明。此外,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也曾铸造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现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具明代铜人,高89厘米,男童形状。

    清代针灸铜人是乾隆七年(1742),清政府令吴谦等人编撰《医宗金鉴》,为鼓励主编者,曾铸若干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藏有一具,系女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表面有经络腧穴,但造型清代针灸铜人欠匀。中国历史博物馆亦藏有一具针灸铜人,高178厘米,为晚清制造。

    而这些针灸铜人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就是那一座宋天圣铜人,对中医的意义不言而喻,现今目前中国流传最广的经络图,大部分都是明末和清代的一些经络图,但要说中医最鼎盛的时期,还是在我国的宋朝,说句不好听的话,中医这几百年来一直都是在吃老本,别说是发展了,就连鼎盛时期的天圣铜人都没能找到。

    据无上医书的介绍,天圣铜人的身上有玄妙所在,也是千百年来,从事中医学的医者争抢的绝世珍宝。

    据著名医史专家马继兴先生根据多年的研究,做出了这样的推测:公元1126年,金军攻破东京后,第一座针灸铜人被金兵抢走,后来由于战乱不断,16世纪时被辗转流入到朝鲜,几十年后,这座针灸铜人被日本人发现,掠至到了日本。

    与此同时,日本的医学界也发表了相似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座针灸铜人最初是由中国传入朝鲜的。

    16世纪末期,日本的丰臣秀吉将针灸铜人带回了日本。

    丰臣秀吉是16世纪末期日本最高的执政者,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两年后,丰臣秀吉发动了入侵朝鲜的战争。针灸铜人很可能就在那时被带回了日本。

    但据杨天的了解,现在日本的针灸铜人被收藏于京都博物馆,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我国的一些专家曾经到过京都博物馆参观,专家们首先对这座针灸铜人的外部特征产生了疑惑。

    中国古代在对人物进行塑像时,大都加以神化,尤其是佛教的传入,人物塑像大多集中于佛像的雕塑上。

    到了宋代雕塑艺术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专业雕塑家,他们的艺术品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创造出的艺术品自然姿态丰满,很少出现肌肉骨骼的雕塑作品。

    不是宋天圣针灸铜人?

    京都博物馆里的这座铜人为**造型,这与针灸图经所绘制的针灸铜人有所不同。

    在《针灸图经》当中,针灸铜人上半身裸露,下半身又穿着服饰。那么王惟一在当时设计时为什么不把针灸铜人设计成**造型呢?专家推测王惟一在设计铜人时可能考虑到了中国传统礼教思想,如果把**铜人放置在古建筑里有伤礼仪大雅,而且皇帝也会时常观看针灸铜人,让铜人穿着服饰即表示严肃又避免失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