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唐老太又住了几天才回唐村,唐满铜开车送她回去,带上大包小包,这些都是老太太回村炫耀的资本,一件都不能少。 高考时间越来越近,第一次高考各省出试卷,没有全国统一,高考时间也不统一,从11月21号开始,持续了一个月。 沪城的高考时间是12月11号,12号两天。 这一天终于到了,沈枭请了假,开车送唐念念去考场。 “我在外面等你,考完了一起去吃饭,光辉饭店的红烧大排好吃。” 沈枭语气轻松,就像送媳妇去逛街一样。 “还要吃红烧带鱼,你带够钱了吧?” 唐念念更轻松,这段时间她都复习妥了,前世她还做过沪城77年的高考试卷,题目对于后世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她毫无压力。 “带够了,快进去吧!” 沈枭拿出钱包打开,里面有十几张大团结,足够他们吃豪华大餐了。 唐念念笑了笑,气定神闲地进了考场。 沈枭则回车上休息,他请了两天假,就为了陪媳妇考试。 对比于他俩的淡定随意,其他考生显得紧张多了,而且考生的年龄差距非常大,有十七八岁的,也有胡子拉碴的大汉,甚至还有背着婴儿的妇女,进考场前,还要给孩子喂顿奶水。 唐念念看得十分感慨,第一次高考从下达文件到考试,统共只给了考生三个月的复习时间,而且资料也不齐全, 很多人都买不到考试资料,只能去抄写别人的。 还有不少考生都结婚生了孩子,三十来岁了,一边上班一边复习,下乡知青还得每天出工,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复习,更有哺乳期的女人,在身体还没恢复的情况下,照顾孩子的同时还得挤时间复习。 条件非常艰苦,全国报名的考生有520万人,考上大学的只有三十余万,这些人是真正的人才,智商毅力和韧性都是顶尖的,含金量非常高。 两天很快考完了,接着是填志愿,唐念念每一栏都填了复旦大学,唐六斤和唐东强都在诸城参加考试,他们因为复习得早,估出的分数还不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