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剃头汉民-《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2/3)页

    这种京营来的人一般会在几年内调回去,他的意见其实没啥参考价值。

    但因为出身好,兵部和都察院的那些官老爷们更喜欢听他的话,而不是辽东或者九边出身的将领。

    “豆料需要南运,可草料关外也能解决,由屯军自己饲养军马,养马的花销其实和一个营兵差不多。”

    李昊右手侧一位将领回话,李千总不认识此人,转头询问左侧的何可纲。

    “此乃吕应蛟吕游击,是保定右卫出身。”人中处一缕八字胡的何可纲给李昊小声解释。

    袁崇焕一直盯着右边的武将们,瞥见自己中军守备何可纲在和风头正劲的李昊窃窃私语,于是问道:“承梁、天穹两位老弟,你们在说什么?”

    承梁便是何可纲的字。

    李昊大声回道:“我说吕游击高见,我们墩军的战马就是这样养的,虽然瘦了点,但尚能骑着上战场。”

    在沙河北堡时,他和五个家丁总共拥有八匹马,都是让家丁自己家或者亲戚看着养的。

    要是将战马丢给其他军户养,那既会丢了战马,又逼着军户逃亡。

    因为在大明,民户、军户养官马,等于即将家破人亡。

    作为辽东人,何可纲也认同组建骑营才能对抗。

    满桂、左甫、朱梅等人自不必说,都想扩大骑兵规模,而后徐敷奏、谢尚政等袁崇焕亲信将领也表态支持车改骑。

    袁兵宪于是感慨了一番辽东尚存忠臣良将,然后以明后几日还需要众将奋力守城、需要歇息为由端茶送客。

    李千总自然也跟着众人离开,他揣摩袁嘟嘟可能是想用这些将领的意见为购置军马这事背书。

    在大明九边十三镇里,活畜是最能动手脚的地方,战死病死都是常事。

    其他辽饷要么花在了筑城、要么花在了铸造铁甲、兵器、火炮上,经手的文官们能捞的自由银两不多。

    太仆寺每年拨过来买马的马价银可是实打实的二十多万两银子,就算每匹战马按二十两算,每年新增的马匹也该有一万多,可关外战马还是那些,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