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我只是想领个饷,你怎可污蔑我造反?-《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2/3)页

    顶多之后被城内的达官显贵上疏弹劾,因为各路援兵没有保护好他们的田庄。

    阎鸣泰久经辽镇、蓟镇,他的提议考虑了蓟镇兵的战斗力,诸将对此表示认同,但有个小问题。

    谁来拖住李大帅?

    显然,按兵对兵、将对将的打法,就该是尤世威哥俩、吴自勉等地位较高的将领去缠住辽东骑兵和他们的李大帅。

    但阎鸣泰环顾一圈,发现居然没有一位猛将挺身而出请战李逆。

    “尤家哥俩,你二位乃榆林将门,当此国难之事,必不坠榆林尤氏之名。”

    尤家哥俩的老哥尤世功,在天启元年战死在了沈阳城下。

    提拔尤世功的蓟辽经略名为袁应泰,是陕西凤翔人,此时领军文臣为南直隶泸州人阎鸣泰,也是在大城下开战,对手也是辽东骑兵。

    尤世威等人都觉得意头不好,更何况李大帅名声在外,谁也不想硬着头碰上去。

    因此一言不发,连总督的眼神都不敢对视。

    其余吴自勉、宋伟等人地位稍低于尤家兄弟,更何况还有榆林侯家将门出身的侯世禄,轮不到他们冲到李大帅身前送死,也不发表意见。

    其余文臣如刘诏、王应豸,一个因为出身阉党而惶恐不安,一个弟弟投了辽兵,更不想乱出主意。

    军帐中的气氛变得相当诡异,似乎谁说话谁死。

    总督也没办法,要是逼急了这些领兵将领,他们带着家丁一溜,文官们不能领着缺粮少饷的营兵和辽兵硬桥硬马的做几场。

    “那就暂停此议。等孙大帅一到,或者城内另有军令再洽谈。”

    总督的这话一出,帐中诸将顿时松了口气,气氛为之一变,将军们热烈的讨论如何毁掉辽兵军营。

    ……

    午后申时,押着朱由检回军营的李帅需要面对很乱的一个摊子。

    “干爹不在的这几天里,京师派出了一位礼部尚书,说要给干爹加封王爵,名号定为永王,世镇辽东。”

    “但京师附近的营兵调动并没有停止,咱西面是阎鸣泰和五六个副总兵参将,他们的兵力大概有两万出头,算是蓟镇中西二协的精锐。

    东北方向是山海关来的援军,由老熟人孙承宗、袁崇焕领辖,总兵官好像是满桂满帅,兵力不知,起码有一万五千。西南方向是保定兵,由保定巡抚张凤翼领兵,大概有一万,他们贴着京师南城墙驻扎。咱先打哪一个?”

    尚可喜将附近的军情回禀给干爹。

    “永王?糊弄谁呢?两个月前要是封我一个王,我还不好意思带兵闹饷闹到北京城,顶多去山东、江浙一带拷一拷饷,如今封王有点晚。柿子要挑软的捏,自然先打张凤翼这一路,现在马上开伙做饭,傍晚赶到南城墙,直接攻城。”

    简单想了想,李昊定下今晚攻城的策略。

    他对张凤翼这个名字有印象,正史上,在某次抵御八旗入寇劫掠失败后,加衔兵部尚书的张凤翼直接畏罪自杀。

    这个人是真的奇怪,自杀都不怕,就是不敢死在战场上。

    众将领命而去,王秀才却单独留下来劝谏:“大帅,攻城之后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如趁着拿下京师,直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