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稳扎稳打-《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3/3)页

    在这种形势之下,冀州各郡各国士族开始兴起远离义军地盘的心思,免得自家坞堡、坞壁被凶名在外的李大将军给盯上了。

    双方商定了李辑李晃两兄弟迁移过来这事,而后李昊提议,义军三首领按同辈与李楷连了宗。

    李楷满口答应,虽然他名义上是太行山诸李的宗主,但这支李氏先后繁衍了五百余年,分支遍布附近各县,能听他号令的也只有近亲。

    商定了各种细节后,李楷父子三人就在义军官吏的陪同下,带着随从去乐平郡、井陉县上挑田产。

    义军的头头脑脑则围在大将军身前,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大动向。

    俊李矩率先提议,“大哥,我已派人在平阳郡招募了不少闲汉,不如先派人在平阳起事,如此便能堵死太原郡与南边司州的联络。”

    平阳郡在汾水河畔,算是正儿八经的大郡。

    他这个提议相当激进,在平阳郡一带起事,太原盆地将会落入四面皆敌的态势,西面是羌胡,北面是拓跋鲜卑,东面南面全是义军地盘。

    好处是可以南北夹击,尝试吞下太原郡,坏处则是让义军暴露在司州方向的晋军、西北两部胡人的包围之下。

    “不妥不妥。”孙彬连连摇头,他出身琅琊孙氏,见识眼界都有,且没有与平阳太守宋胄的私仇,“原先占城据地如此顺利,全赖大将军一人之神勇,义军兵卒较少,且无外战之心。不如掉头南下,去赵国抓捕壮丁快速建军。等兵卒过万再图谋太原、平阳几郡。”

    他投降之后办事还算实心,在义军的地位上升的很快。

    另一名五百主卢嵘支持了向东向南打的策略,“大将军,我曾听闻常山王司马乂效仿幽州戟骑、段氏鲜卑等重骑,组建了一支戟骑兵,不如先去常山郡击溃收拢这部分骑兵,再图常山、赵国二地。”

    此议甚合李大将军的设想。

    “二弟之仇,为兄必替你报了,最迟在入秋时分。如今还是经营冀州之地。就由我率领两百骑兵去常山郡袭扰士族坞堡,同时引诱常山国骑兵出战。李廉带着剩下的骑兵去赵国诸县,与元氏县一样,劫掠坞堡丁口存粮,先把乡野的秩序打乱。”

    义军兵力相当匮乏,只能在晋廷统治区域先打出隔离带,然后稳扎稳打慢慢推进。

    头头脑脑们纷纷答应下来,最危险的活大将军干了,他们的职责都很轻松。

    李矩无奈,只得将自己复仇之事推迟数月。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