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打出租,吃火锅-《结婚三年不给碰?老子不伺候了》


    第(2/3)页

    当然,在一些繁华的站点,或者机场、涉外商店、饭店(酒店)、宾馆、使馆区附近,倒是经常会有出租车停在那里,因为那些地方更容易等到客人。

    那时候出租车司机、空姐、涉外商店的服务员,可都是相当牛气的。

    就好比这出租车司机,一个月光基础工资就是一百多块钱。

    除了基本工资以外,他们还能拿到小费打赏,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另外,等到开始出租车也开始收RMB以后,他们还会偷偷把赚到工资给换成外汇券。

    这样一整,他们每个月至少也能搞到三百多块钱,一年就是小四千块钱。

    在那个大多数职工工资不超过50块钱的年代里,月入300+,由此可见这些出租车司机有多富。

    最关键的是,他们有钱还能花出去,别人搞不到的进口彩电、进口冰箱、进口洗衣机什么的,他们能够轻而易举的搞到手。

    正是如此,嫁个出租车司机,也是当时不少女孩的幻想。

    很快,一辆暗红色的波罗乃茨汽车就缓缓驶来。

    看到这辆汽车,马宏伟的脑海当中,就想起了前世那些朋友们,管这种车叫的外号——菠萝乃子。

    在八十年代,“有头有尾”才算轿车,波罗乃茨这种“有头没尾”的自然就不适合作为公务车,只能够成为出租车使用。

    车辆停稳后,马宏伟打开车门,邀请三位外国友人坐后边,自己则是坐在了副驾驶位。

    上了车,马宏伟对司机说道:“同志,去东安市场。”

    “好嘞,你们坐好!”

    司机应了一声,然后开着汽车,朝着北边而去。

    东安市场就在紫禁城东边,地处大名鼎鼎的王府大街,在清末就开业了,是京城最早建立的一个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

    马宏伟之所以来这里,就是来吃火锅的。

    京城大名鼎鼎的民族饭庄,就建立在这东安市场里边。

    当然,说民族饭庄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一提“东来顺饭庄”,应该都听说过。

    在六七十年代,这家饭庄先后改名为民族餐厅、民族饭庄,一直到几个月前,才恢复了“东来顺”的字号。

    下了车,马宏伟指着前方的三层楼房,向众人介绍道:“这家餐厅就是京城最有名的火锅店了,建国以后,我国的领导们曾在这里宴请过不少外国领导。”

    “哇哦,那今天我们可要尝试一下,你们华夏的火锅了。”

    一位白人笑着说道。

    进去以后,马宏伟直接领着众人上了二楼。

    虽然这三层楼里边,每一层都有供上百人进餐的大众餐厅,但一楼的剩余地方,则是设立了一个小吃部,而在二楼上,却是有着九间单独的雅座。
    第(2/3)页